Ignoramus et Ignorabimus

到英國的理由

胖瓜
胖瓜
February 16, 2021

濱海王國之旅

Paul Theroux 著 / 胡洲賢 譯

看這本書真的是被書友推入火坑,看到在 IG 上貼的內容還蠻有趣的就看了,結果看下去發現好像哪裡怪怪的(?)

這本書成書於 1983 年可謂一本古書,雖然快四十年的書籍並不算很久,但或許是旅遊文學風格的演變讓我覺得他非常的枯燥乏味還是其實是我慧根不夠。或是其實是書中說的「用一個國家本身的語言來描述他是一大優勢」,而我看的是中譯版?作者是長居英國倫敦的美裔作家,也是旅遊文學界的泰斗,而這本書就是紀錄他徒步環英的過程。之所以選擇環繞英國是因為這是非常精確的「一條」路線,相較於錯綜複雜的鐵路網造成的無限可能,海岸線只有一條;而這樣也能夠「看遍」英國,畢竟英國沒有一處距離大海超過 65 哩。

書中寫道「關於旅遊的書寫,英國人發明了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法,他們會跑到諸如加彭和巴拉圭之類的地方去,嘲弄那哩的不舒服、當地人、天氣、飲食、娛樂,一定得做個外人。所以他們從來沒有用這種方式寫過英國」,或許作者將這段話寫在開頭做個警示,讓讀者對書中的內容有所準備。這本書的內容與語調就如同作者說的,充滿了對英式生活方式的抱怨與嘲弄。本書讀起來似乎可以感覺到灰沉沉的天空、微鹹的海風、單調又充滿灰塵的小鎮建築。而內容部分我會直接說是作者花數個月期間走過英國海岸線的流水帳。沒有主題,就是紀錄他看到了甚麼、哪個小鎮給他哪個感覺、路上遇到哪個瘋癲或失去生命力的英國人對他說了甚麼,而這樣的內容持續了整整五百頁。更別提書中充斥著聽都沒聽過的英國地名,如果沒有搭配地圖閱讀就像蒙著眼睛跳舞一樣。但就算有地圖好了,想像有一本介紹台灣的旅遊書將台灣三百七十一個鄉鎮全部寫進書裡每個鄉鎮一頁然後拿給外國人看,我想他看完之後應該也會甚麼都不記得吧。畢竟並不是每個鄉鎮都那麼有特色,也不是每個鄉鎮的風土明情都大相逕庭。所以可以想見,這本書閱讀起來十分痛苦——然而這或許是因為我用著現代角度去看四十年前的書。畢竟在 google map 的幫助下若我想知道任何一的地區長甚麼樣子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看到;然而在四十年前沒有手機、沒有 google 地圖、連網路都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或許可以作為一個類似英國風土誌的腳色。

雖然對這本書有著諸多批評,但強迫症如我還是把他看完,雖然後半段幾乎是直接忽略關於風景、岩石與房屋的描述,試圖從流水帳之中撈出比較有趣的、文化相關的東西。不可否認 Paul 身為知名作家的文學造詣,本書中還是有些詼諧的隻字片語與各種比喻雖然大部分都出現在前 20 頁。看這本書的確可以得到一些英國文化相關的知識,也如同乘坐時光機一般可以讓我們回到四十年前的英國,了解當時英國人們的思想——其中有許多跟現代人還是驚人的相似。

作者看英國人似乎都帶著一個濾鏡,我實在無法分清究竟是作者的濾鏡或是我覺得作者有濾鏡。「我在倫敦住愈久,愈清楚英國人士多麼的愛吹牛,又是多麼的煞風景。你跟一個英國人說你計畫要環由英國,他會說:『聽起來蠻有趣的,就像是繞著一個夜壺追耗子』。他們可以非常的輕慢又自我批判。他們說:『我們很糟糕,這個國家毫無希望,我們從來不為任何事情做準備,甚麼事情都沒有正確的運作』。但這樣子的自我批判也是一種保持無意的策略,是一種投降。」書中的這段話大概可以總結作者筆下描述的遇到的那些英國人給我的感覺。他旅遊的時間是 1982 年,穿插著福克蘭群島戰爭、威廉王子出生、鐵路罷工、瘋狂殺手等等事件。而當時也可以說是英國經濟最糟糕的時候,失業率高達兩位數,往前十年的通貨膨脹率也幾乎都是兩位數。而在書中也常常提到許多英國人不工作,依靠政府的失業救濟金生活,政府也不斷地想要撤裁沒有用的鐵路等公共建設等等。

書中唯一讓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北愛爾蘭那段,當時北愛爾蘭共和軍還在透過暴力事件尋求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統一。當時三天兩頭就發生攻擊事件,進出各式建築與住在民宿都需要檢查行李與包包確認是否有炸彈。「甚至在特定的管制區內車輛至少都必須留一個人在車內,如果車子裡沒人警笛就會想起疏散居民,炸彈小組就會進駐;司機如果被找到便會被處以高額的罰金」。看到這邊會覺得歐洲的「和平」與「先進」都只是我自己的想像而已。而也可以看到屬於英國的清教徒以及愛爾蘭的天主教徒之間的衝突。「有人在新教徒地區那邊用潦草的字跡寫了去他的教宗,在天主教徒地區那邊則寫了去他的女王」。

看了這麼多大概也感覺的到我不太推薦這本書,不過有些有趣的隻字片語還是值得分享一下。

  • 英格蘭肯定是像一隻豬;鼻子在西南方的威爾斯,伸出去的腳是康瓦爾,而臀部是東安格里亞,整個英國就像是一個女巫騎著一隻豬
  • 跟陌生人說話在英國可是會被視為一種挑戰的;象徵進入一座言語和社交特徵的礦場,最好保持沉默。英國人的包容某種意義上,是對於任何可能讓他們尷尬的事情幾乎都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他們是親切的,但也是害羞的。歷經九百年,他們對於法國人依然沒甚麼強烈意見,這一點讓我驚訝,因為[在倫敦]十一年後,我就已經覺得法國人是全歐洲最沒有道德原則的人了
  • 某個特定階層的英國人經常說這樣的話,對於必定來臨的死亡新生滿足,因為死亡是種迴避的方式,避免承受他們想像中未來嚴苛的侮辱,好像在說:「如果你無聊到祈求長壽,那就活該受苦!」
  • 我同意他的說法,當某個人覺得他的智力受到一個電台或電視節目的侮辱時,我總會保證給予支持
  • 沒有讀過他的東西也了解狄更斯和狄更斯的個性是英國人的性格之一。英國人經常引用他們沒有讀過的作者的話,就像他們罵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粗俗或是單調一樣。
  • [鐵道迷]的興趣在我看來似乎一直都比下流還要糟糕,而他們的兜風行程根本就是溫和版本的嗜屍症。搭火車過來看老車站的最後一眼
  • 在英國,城市本來就深邃又具威脅性,如同他們以前身為的堡壘一樣,好像心事重重,不適合徒步旅行的人,城市充斥著隱諱的神秘,讓我不耐煩。建築物暗暗的,住戶對你的疑問小心翼翼。我在鄉下從來不會迷路,但這個都市卻讓我有種快被淹沒的感覺
  • 到海邊是他們經濟能力承擔得起的方式,算是窮人出國的方式吧——站在海邊,看著大海,這得要有一點想像力。我很少看見有人背對著大海。大部分的人都是帶著渴望、滿懷希望的神情看像大海那邊,好像他們剛剛離開祖國似的
  • 對許多英國家庭來說,殖民地卻是最後可堪依靠的地方,他們把家鄉的問題人物送過去——廢物、酒鬼和流蕩的人
  • 「[英國女王]有利有弊,我說他是一半的夢想世界和一半的噩夢,那就像是個金魚缸,沒有隱私!他挖鼻屎都會被別人看見。」道奇用極度痛苦的方式說出這句話,我心想他竟然因為女王挖鼻屎會被人看見而覺得痛苦,真是難以理解
胖瓜
Books